从捡垃圾到年入百万,够励志!
王一博肖央这样的大明星都抢购这位安徽小伙的“垃圾艺术品”
捡垃圾年入百万、环保艺术家、蒸汽朋克……加在80后小伙吴阳德身上的标签,让许多人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好奇。他一直坚持利用废品做工艺品创造,曾受邀登上《天天向上》《巧手神探》等综艺舞台,他的作品还引发王一博、肖央等争相收藏。近日,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他位于上海奉贤区的工作室,听他分享垃圾变创意的逆袭人生。
吴阳德工作时十分投入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
捡来的蒸汽朋克世界
“阳德工作室”看起来是一处普通的修车行,门口堆着好几辆旧摩托车。但走进店里,内有乾坤。小小一间房,两边的货架、墙壁、桌子上,几乎被各种维修工具和废旧物品占满,斜倚的旧滑板、一柜子的老歌旧磁带,又透露出老板的爱好。
最吸睛的当然是店中间空地上,一辆正在改装中的老爷车。正在吃午饭的吴阳德放下碗筷,向记者介绍,这是他拆了两辆收藏的报废摩托车改装的作品,准备参展15日的淘宝造物节。成本对他来说当然是零,毕竟都来自报废品,主要还是人工成本。但在他看来,喜欢就好,还计较什么成本呢?
“两辆幸福125,我很喜欢,在国内都是经典车型。”因时间紧张,亟待发货,他正在紧张完善细节。目前可见,两道霸气的车门就是手刹,启动可用油也可用电,内里垫着黑色毛垫子,后备箱下面还安装了蓝牙音箱。边说着吴阳德边打开音乐,坐上车霸气地开动起来,似乎下一秒就要飙出店门。他笑说,能开,但上路当然是不行的。
“15岁时,在上海看自行车,一辆摩托车轰隆经过,我当时觉得好酷啊,就想将来一定要拥有一辆。”后来真的拥有了,但买房买车时又卖掉了。吴阳德平时在店里忙活,周末会和妻子、两个儿子在一起。“人生总是要有取舍,现在的生活,我很满足。”
手机里伸出的手“偷”走了什么?
吴阳德做手作最早可追溯到小时候用废料给妹妹的芭比娃娃做衣服,做了十几套。“我还给她做了小饰品盒子,背后有暗格,藏了我的私房钱,哈哈。”2004年同事过生日,他去礼品店发现有螺丝做的小人,“这个我也能做呀,就给同事做了一个,他超级喜欢。”
真正开始是有一年,他用废旧机车配件做了一盏台灯去参加车友会年会,结果大受欢迎。后来就经常有朋友拿来一些废旧物,他自己也会收集一些,没事就琢磨。“家人一开始觉得我不务正业,并不支持,我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些东西的艺术价值。现在很多都是别人定义的,我自己纯粹是因为喜欢,把想表达的东西以这种形式呈现出来。艺术很高大上,我觉得我不敢高攀艺术。”
吴阳德用废旧手机配件制作的“黑色机械手”作品
13岁跟着哥哥来上海捡垃圾,后来拼到年入百万
工作室里挂着的“阜阳路”灯牌,是住在上海的安徽人吴阳德用来寄托思乡情绪的。吴阳德来上海,是跟着哥哥来讨生活的。“父亲做生意失败,涉及经济纠纷,家里三个孩子接连辍学。13岁时,哥哥把我从学校里接出来,很伤心。”
“几个小朋友都在捡垃圾,我就跟他们一起。那时候我们待的地方属于城乡接合部,有很多建筑垃圾。我哥一个月进账350块,够我们吃饭。”吴阳德还记得,最早住在码头上面的仓库,条件很差,60块钱一个月。
后来吴阳德在油漆桶加工厂、衣架厂都干过,15岁去了电动车厂,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。当时电动车行业兴起,天天加班,半个月拿到890元,让他有了一夜暴富的感觉。在厂里,他学会了电动车装配的所有工序,干到售后部经理,成为厂里骨干。2008年他辞职去了更大的电动车连锁企业,对行业整体有了更多了解,这为他2009年自己开店创业打下基础。
吴阳德的得意之作《赑屃》